placename:
平林縣 (traditional Chinese)
平林县 (simplified Chinese)
Pinglin Xian (Pinyin)
temporal span: from 222 to 468
spatial info:
POINT point N 32.04552 E 113.50555 (geo data source: FROM_FD) data source: CHGIS
source note: 平林县(222年——468年)(钱林书编写)
三国魏黄初三年(222年)置。属义阳郡。(1)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八十里。(2)西晋太康九年(288年)属随郡。东晋不改。(3)南朝宋泰始五年(469年)改为西平林县。(4)
注:
(1)《太平寰宇记》卷132《淮南道十》信阳军:“《魏志》:文帝分南阳立义阳郡据安昌城,领安昌、平林、平氏、义阳、平春五县。”(金陵书局,光绪八年刊本,24册,8页)清洪亮吉《补三国疆域志》卷6《荆州》义阳郡:“平林,当亦魏文帝时与郡同立。”(《二十五史补编》,北京,中华书局,1956年,3册,3063页)据吴增仅《三国郡县表》卷三《考证》荆州曰:章陵郡于魏黄初三年(222年)易名为义阳郡后省又立。(《二十五史补编》,北京,中华书局,1956年,3册,2884页)按:因《晋书·地理志下》荆州义阳郡领有平林县,故许多志书以为西晋置平林县,而应当作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(222年)置平林县,属义阳郡。
(2)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21《山南道二》随州随县平林故城:“在县东北八十里。王莽末,关东起兵,陈牧、廖堪起兵,号平林兵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83年,上册,542页)按:唐随县治即今随州市。又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卷77《湖广三·德安府》随州平林城:“州东北八十里,汉随县地……晋置平陵县,属义阳郡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55年,4册,3301页)据牛汉平《明代政区沿革综表·湖广省总表》,德安府随州治,即今湖北随州市。(北京,中国地图出版社,1997年,133页)则平林县治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八十里。而《水经·涢水注》:章水“出土山,南迳隋郡平林县故城西,俗为之将陂城,与新市接界,故中兴之始,兵有新市、平林之号。”杨守敬按:西晋置平林县故城,“在随州东南”。(《水经注疏》,南京,江苏古籍出版社,1989年,下册,2646页)又湖北省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《随州志》平林故城:“三国时魏设置在漂水、鹦鹉山的平林县,属义阳郡。”(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,1988年,40页)均与此不同。
(3)《晋书》卷15《地理志下·荆州》义阳郡领有平林县。(北京,中华书局,1974年,2册,455页)《宋书》卷36《州郡志二·司州》随阳太守:“晋武帝分南阳义阳立义阳国,太康年,又分义阳为随国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4年,4册,1105页)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21《山南道二》随州:“汉立为随县,属南阳郡。晋太康九年(288年),分义阳置随郡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83年,上册,541页)据清洪亮吉《东晋疆域志》卷2《荆州》随郡:“今考《随穆王整传》,武帝以义阳国一县,追封为随县王子。子迈嗣。太康九年`,以义阳之平林以随郡王。是随郡所领止二县。东晋同沈《志》。随郡治随县。领有平林县。(《二十五史补编》,北京,中华书局,1956年,3册,3612、3613页)按:随国不予表示,姑作晋太康九年(288年)属随郡,东晋不改。而宋王象之《舆地纪胜》卷83《京西南路·随州》下引《图经》谓晋惠帝置随郡。“象之谨按:《晋志》云武帝平吴,分南阳立义阳郡。未尝置随郡也。又沈约《宋志》云:宋初领郡三十一,分随郡义阳属司州,则是宋初已有随郡,恐置于晋末,故《晋志》不书,但非置于太康之时耳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92年,3册,2696页)与之不同。
(4)《宋书》卷36《州郡志二·司州》随阳太守:“随国……明帝泰始五年……改为随阳。”又在所领西平林令下曰:“宋末新立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74年,4册,1105页)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卷77《湖广三·德安府》随州平林城:“平林县,属义阳郡。后废,宋末改置。”(北京,中华书局,1955年,4册,3301页)按:具体时间未详,明帝泰始五年,已属宋后期,姑作南朝宋泰始五年(469年)改随阳郡时改平林县为西平林县。而潘新藻《湖北省建制沿革》谓:平林县,魏置。晋属义阳郡,后属随国。《方舆纪要》平林县后废。《宋志》宋复置西平林,则平林当亦于晋末废。”(湖北人民出版社,1987年,278页)。与之不同,疑误。